Jul 25, 2007

十年的故事


1997年的夏天,27岁的阿妙跟欠债累累,到处拈花惹草的卖鱼父亲,被逼来到富贵墟打工抵债。见尽街市中人际关系交错纠缠的她,决心不嫁给街市的男人。她订下三年计划,目标是在30岁前帮父亲还清欠债,离开街市,找一个值得嫁的人,打破宿命。
阿妙先后遇上了饼佬、猪肉佬和鱼佬。后来,鱼佬与阿妙都对对方产生了微妙的感觉,可是,一直嫌弃街市的阿妙始终跨不过爱上街市男人的心理关口。


鱼佬是个有义气的老粗。他不拘小节,以身为富贵墟的一分子为荣,并打算一辈子卖鱼,开心简单过日子。他佩服阿妙的坚强及毅力,总希望可以帮她一把。因为阿妙,他偷偷立志并在日记簿写下:
(1)不再找阿凤
(2)做个值得嫁的男人

阿妙和鱼佬,刻画的是相当典型的男女个性吧。女人总是对爱情执著,对未来充满憧憬,响往更美好的将来;男人很多时候粗枝大叶,得过且过,开心就好。究竟是女人过于苛求,还是男人不够认真?

商场里有一个阿妙留意了很久,试过很多次的钱包。但是她始终没有买到。因为,她想要的是一个像Prada的Gucci。世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东西,也许她自己都不确定。

几年后饼佬再次联络她,满心以为这就是她的真命天子时,才惊觉原来他已经有了未婚妻。惊慌失措的阿妙,冲到商场去,二话不说就要买下那个试了很多次的钱包。但是,那个钱包刚刚已经被人买走了。心里不踏实的阿妙为了抓回些什么,不作多想就买下了另一个钱包,一个她从来没见过的钱包。

鱼佬送了个五彩纷缤的钱包给阿妙,用一张旧杂志包着,上面写道:浪漫可以苦心经营,感动来自生活点滴。可惜,千禧年那年的阿妙不想就此在街市过一辈子。她拒绝了他,而却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发现,她想找的人,其实原来就是他。

兜兜转转再重遇时,阿妙认为自己终于找到真爱。她想拿出当年鱼佬送的钱包,告诉他,她已经找到喜欢的钱包,同时也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像Prada的Gucci。
就在那瞬间,空气中响起了小女孩声音的电话铃声,透露了鱼佬原来已经结婚并且有个女儿的无奈事实。错愕很快退去,理智随后而至。阿妙急忙把钱包收起,不明就里的鱼佬却还一手扯着那个藏在阿妙背后的钱包,嚷着一定要看。
“听我说,不要看”阿妙说。泪水开始在眼眶打转。
鱼佬放手了。大家心里都明白是什么一回事。

终于出人头地的阿妙开了一间化妆店,名字叫Miss。Miss是想念,也代表错过,是阿妙最想对鱼佬说的一句话。

阿妙用十年的时间来明白到,原来她一直想找的,不过就是一个自己爱的人。
十年前,富贵墟一班小贩进行改革,与附近超级市场一争长短,结果惨败的时候,鱼佬对阿妙说:“我们并不是失败,只是成功地发现这个改革方法不行”。
十年后,看着终于被清拆的富贵墟以及错失了他的她,阿妙对自己说:这十年里,我并没有完成我所有想做的事。但是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失败,我只是成功地发现,原来,这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Jul 23, 2007

You've got mail

从小就特别爱收信。
记忆里,有一种声音,是属于邮差的。
那是一种电单车的声音。
别问我那是什么牌子、型号的电单车。我不知道。
别问我怎样分辨那就是邮差。我真的不知道。
每次只要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邮差电单车的声音,
不管我正在家里哪个角落,手上做着什么,
都会马上跑到门口,期待会有属于我的信。

从邮差手上接过那攀山涉水,漂洋过海,从他或她或他捎来的信件,感觉十分兴奋。然后,每次我都会对照着来信,一道一道问题地回答,一字一句认真地回信。

很小很小的时候,和家住26公里以外的表妹通信,也和远在新山的表妹们通信。
中学时,信件来源开始多元化。从杂志征友栏,到ICQ网友,我都不亦乐乎地到处寻找给我写信的人。
全盛时期,同一个时候交了7位笔友,来自香港、澳门、澳洲和日本。


天从人愿。
我工作的地方举办了个硬笔书法比赛。
突然之间,
每一天,署名给我的信件,
如雪片般,飞来。

Jul 20, 2007

趣澳门



东经113˚35’ 北纬22˚14',
总面积共28.2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
她,见证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汇,
成就了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区。


如果你曾经对于澳门译作“Macau”感到纳闷的话,当地的旅游手册是这么解释的:澳门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个小渔村,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当时“澳”的意思为“泊口”。渔民们为他们十分敬仰的一个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建了一座供奉的庙宇。当第一批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中叶抵澳时,询及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的名称,答道:“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之前两位到过澳门的朋友都对这个地方有着不太正面的印象及评价,我却主观且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亚美打利匹卢大马路、板障堂街、十月初五街、罅些喇提督大马路、比厘喇马忌士街、草堆街、劳动节街;大街小巷有趣拗口的名称,念起来即动听且浪漫。玫瑰教堂、红街市、三盏灯、大三巴、东望洋灯塔、半边橙、卢廉若公園,一个个地方等着发掘他们的人。

澳门没有香港的繁华炫目,却有一份独特的轻松悠闲感觉。这是一个适合放慢脚步、适合东张西望、适合静心欣赏的城市。我游走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在喧哗人群中;在庙宇教堂留下脚印,在大炮台上瞭望四周。迎着徐徐微风,偶有纷纷细雨,有一份舒服自在的感觉在心底散开,叫人放任脚步在这陌生的城市中流浪。



葡萄牙工匠用心堆砌的碎石马路、议事厅前地中央的喷水池、半个世纪前的教堂传来的钟声、大三巴上空飞过的白鸽、路旁排列整齐的小绵羊电单车,都是属于这幅美丽拼图的点滴。

走在斜斜窄窄的路上,好奇地看着路旁老房子的特别构造,
就这样,我爱上了澳门,不知不觉中。

Jul 11, 2007

皇后加油!

有过一面之缘的梁文道让我认识了香港诗人小桦。小桦告诉了我香港市民驻守码头捍卫皇后的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集体记忆及公共空间的故事。故事在我出现的时候已经写到了第45天。
我曾经在香港电影、电视剧里无数次见过皇后码头。只是没想到第一次的见面,却是在她永远地停止使用以后。只见码头四周书桌、帐篷、电视、柜子、砂煲啷唱什么都齐。
是的,市民们已经在那里镇守了一个多月。



“大会堂、天星码头、皇后码头、爱丁堡广场是香港庶民经历五十年营造出来的公共空间。我们每天清晨在那里打太极、下午下棋,晚上乘凉,连失恋也要在那里痛哭。”
捍卫码头的市民所组成的《本土行动》在宣传单上如是写着。


建于1953年,被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的皇后码头,在今年四月面临了被迁拆的命运。尽管面对许多不满、抗议的声音,取代她的中环码头已经在另一端启用了。可是,中环码头始终取代不了皇后码头在香港人心中的位置。



皇后码头不仅是座有历史价值的一级建筑,她也是伴着香港人经历英殖民时代的一个历史符号,她更是香港社会运动史上的重要场景。
香港政府填海及起高楼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拔去了皇后码头,政府接着将种出来的,是军用码头及摩天大楼。
政府的发展大计不让人觉得意外惊奇,人民的活泼创意倒叫我留下印象。

皇后码头之行的点滴在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断断续续地出现在我脑海...

星期天从南丫岛回到中环,一路上的风光让人大开眼界。只见从喷水池旁到行人隧道,从天桥地下到汇丰银行楼下,都聚集了人山人海的休假外籍劳工。他们或倚墙而立,或席地而坐,聊天的聊天,野餐的野餐,玩牌的玩牌,休息的休息。
如果不是外佣朋友二十多年来持续地身体力行,香港政府会容许有人坐在大会堂的回廊地上休息吗?”

电车经过立法会大楼时,发现了一个从没有在马来西亚见过的牌子,写着“示威区”。
“皇后象广场、遮打道行人隧道、天星码头、皇后码头以至大会堂建筑群的开放性不是殖民政府或者特区政府赐予的,而是民间从下而上抗争和经营的结果。试想想,如果不是一班勇敢青年在六、七十年代与天星码头及皇后码头为社会公义站出来抗争,难道殖民政府会无条件给予示威集会的权利?”

以发展之名进行的逼迁、剥削、破坏每天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上演着。然而,不管这样不公义的事情发生在哪里,总有一群无名英雄不畏强权、不辞劳苦地坚持着自己相信的东西。不管他们的争取最后换来怎样的结果,这样的执著及坚持永远都会让人记得。

几天的接触,在脑海里有个相当深刻的印象,感觉香港人有着很强韧的生命力。因为地方小,因为竞争强,他们奋斗,他们拼搏,他们勇往直前,所以造就了什么地方、任何隙缝都能活下去的本领,就像杂草杉菜一样。

坐在开往尖沙咀的天星小轮上,舒服的海风迎面吹来,海面上各种各样的船只熙来攘往。可是,原本开往皇后码头的船却永远地改变了靠岸的地方。
维多利亚海的那头对皇后码头不离不弃的人们,你们要加油!

Jul 6, 2007

从今天开始

那是一座落成于1934年的建筑物。
多年来,它竖立在吉隆坡市中心,与那百年古庙遥遥对望,一同目睹着首都的车水马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锐变。
别具一格的白色外墙、鲜少出现在非宗教建筑物的圆顶、几乎绝迹于现代建筑物的弧形楼梯。见过它的人应该都会留下印象。

那是个人民的地方。那是个大家的舞台。
那里传播着民主的种子,迸发着改革的声音,传承着悠久的文化,跨越着种族的藩篱。
从今天开始,它还是国家文化遗产。

Jul 2, 2007

转眼


曾几何时,只懂得用眼泪和哭声和我们沟通的你们,
现在已经开始叽叽呱呱地牙牙学语。
以前可以单手抱起的身躯,
现在已经强壮得可以自由疾走蹦跑,
让外婆抓也抓不着。





第一次贴在妈妈的肚子聆听你们的心跳;
第一次在医院见到安静沉睡的你们;
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帮你们洗澡;
第一次听见你们叫“阿姨”;
第一次突然对你们的很想念;
这些都是你们给我的美好回忆。

喜欢把你们抱起时,那紧紧勾着我颈项的小手,那一种彼此紧紧依靠的感觉。
喜欢和你们玩些很牛的游戏,听你们开怀地笑得呵呵声。

你们不必美丽,无需聪明。
只希望你们的童年是快乐的,
希望你们在大家的爱中成长,
希望你们勇敢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想笑就笑,要哭就哭,跌倒就站起来。

两岁啦,生日快乐!













(两位小妹妹,一个叫卉卉,一个叫芊芊,我们统称“两姐妹”。两姐妹的样子其实并不一样,只是外人还是觉得很难分辨。也许,就好象我从来也不懂得如何去区分别的双胞胎一样。)

Jul 1, 2007

游感而发

旅行(尤其是自助旅行〕究竟有什么魔力,答案恐怕要亲身去经历才能感受得到。然而,旅途中大大小小的感受、领悟及收获都没有任何的方程式,而是因人而异,要自己去发掘。

(一)
目的地决定后,也是开始做功课的时候了。旅游发展局官方网站、背包论坛、维基百科、旅游部落格、旅游指南、历史图片辑…我开始像一只蚂蚁,四处收集有关澳门和香港的碎片,再尝试拼凑出属于我的完整。

直到有一天,蚂蚁突然发现:在这么认真地对两个隔着南中国海的城市努力建构认知的当儿,我究竟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度有多少的了解呢?这个问题在心底泛起阵阵涟漪。人们似乎往往把目光给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忽略这一刻所拥有的其他。当我把注意力投向远方时,庆幸它给了我这么一个思考的机会。心里有了个决定,接下来应该用去澳门香港的心情及心态,好好地去走一趟吉隆坡及马六甲,探索并发掘它的不一样。

(二)
我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张开我们的每一个毛孔,用眼睛详看,用双耳倾听,用双脚去走,用心去感受,用指尖去触摸,用味蕾去品尝。(《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课》,褚士莹,2005)

可能是对于周遭的一切由熟悉进而变得厌倦麻木,又或许紧绷的生活令大家都失去了看风景的兴致。所以,旅行的时候,放松、专注的心情使我们的感官可以再次地顺畅呼吸。那种眼是眼、手是手、脚是脚的回归,感觉真好!

(三)
和人生一样,旅途中也不断交替上演着高低起伏、兴奋难过、侥幸倒霉。形形色色无法预见的状况让人更懂得要随遇而安。我当然也遇到了不友善的柜台小姐、态度嚣张的小贩、不如想象中的景点、令人懊恼的误点、遍寻不获目的地的遗憾…那一刻心里可能在嘀咕:“真糟糕!为什么偏偏要让我遇到这样的事情...”

但转念一想,旅行的重点不在于到完所有预先安排的行程,吃到最美味的食物,拍下最漂亮的照片,遇到的最好心肠的人。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共存着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人生本来就掺杂着甜酸和苦辣、喜怒和哀乐。
“去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气“我对自己说。想通后,即便偶尔有些小状况,不如意,都可以比较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所以,我选择开心地渡过这七天,选择放大旅途中快乐的事情。
我会记住中环结志街兰芳园茶餐厅美味的鸡扒捞丁和丝袜奶茶;
我会记住伴着《男儿当自强》在维多利亚海港旁和许多老外一起耍太极的有趣早晨;
我会记住带我们认识香港建筑物的那一位友善的建筑师Joe;
我会记住终于找到静静躲在高楼大厦之间的都爹利街时的兴奋;
我会记住在海洋公园水族馆遇到的吞拿鱼以及有趣可爱得象小孩的公公婆婆;
我会记住在中环兰桂坊遇见的搞笑蜘蛛侠;
我更要自己牢牢地记住那一段天桥以及热心的路人甲叔叔曾经在刹那间给我心头带来的那一阵温热。
我想,这个世界上真善美的人和事一直都存在着,只等待发现它的人们。







(四)
澳门香港这两个旅游胜地可以去、值得去的地方实在是不少,因此,如何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有时凭直觉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地方,最后证实选择正确的时候,那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自助旅行反映着一个人的优先喜好,考验着一人的判断,磨练着一个人的勇气。生命中也有太多太多的分叉路口,等待我们去做选择。无法确定结果,没有所谓对错。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要有作判断的智慧还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如是而已。

一路上不断提醒自己,去旅行的是我,不是手上的那台Canon相机。加上技术欠佳,效果好的照片实在不多。但我想没关系,因为最美丽的画面都已经被小心收藏在我脑海里了。

P/S:庆幸我有位好旅伴。他赋予我绝对的信任、自由与权力去编排行程,而且配合度高。除了深夜突发奇想,拉我到住处的楼下球场美其名看人家打篮球,实际上是想看靓仔之外,这位小姐基本上并没有其他特殊癖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