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一种人见面时以互相摩擦鼻子的方式打招呼?”
小时候曾在电视上的游戏节目听过这道问题。忘了当时的我为何知道答案是毛利人,但是“毛利人”三个字对我来说不止是“见面时摩擦鼻子的民族”,仅是在我启程往纽西兰前不久的事。
纽西兰地广人稀,人口大约400万。毛利族大部分聚居在纽西兰北岛,占总人口的15%左右。毛利文化是“奇异(Kiwi)文化”里重要的元素,也是纽西兰的一大旅游特色。战舞(Haka)、碰鼻礼、银蕨、绿石、纹面都是毛利文化标记。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不时吐舌头的毛利人更是你对纽西兰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原因。
碰鼻礼是毛利人的独特传统习俗。(图片来源)
毛利战船。
在怀唐伊的毛利雕刻。
历史勾勒一个国家的轮廓,往往也是该社会千丝万缕的源头。纽西兰的历史,据我所知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原居亚洲的毛利人在向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迁徙的一次航行中,发现了纽西兰并将之命名为Aotearoa(毛利语)-“长白云之乡”。过后,毛利人分乘七艘独木舟,横渡了大约3200公里的海洋,在太平洋上经过漫长艰险的航行到达纽西兰,成为纽西兰最早的居民。
1642年,欧洲的探险家塔斯曼(Tasman)发现了纽西兰但并没有成功登陆。由于认为这个岛屿与荷兰的“Zealand” 省很相似,塔斯曼为它取名 “New Zealand”。18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号角响起,英国探险家库克(James Cook)登陆纽西兰探险,同时为欧洲入侵长白云之乡掀开序幕。
最终,纽西兰在1840年,通过500名毛利领袖在威逼利诱下与英国皇室签署的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正式成为了英国殖民地。据说在英国人入侵前毛利族约有20多万人,后来因殖民时期惨遭屠杀及内战,而使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纽西兰加入英国成为自治领地后,民族权利逐渐受到尊重,毛利人口方逐渐回升。
经济的掠夺及文化的同化,是殖民主义恒久不变的配套。在北岛北部小镇怀唐伊签署的《怀唐伊条约》内容包括毛利人保有其语言及文化,并保留对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然而,在纽西兰建国初期,毛利人因《怀唐伊条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而失去大量的土地。另外,毛利语的使用也一度受到限制,纽西兰政府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规定所有毛利学生严禁在学校使用毛利语,违者将遭受体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0年。
1942年,3万毛利人共同签名要求国会重新重视被长期忽略的《怀唐伊条约》,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呼吁政府重视毛利文化。尽管这项建国条约至今争议不断,毛利人的民族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并通过内战、争取、成立怀唐伊调解庭等等,逐渐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终于,纽西兰在1987年规定毛利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同时建立完整的毛利教育体系,以确保毛利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保存。2005年纽西兰大选前成立的毛利党也是毛利人争取运动中的另一个里程碑。
历史故事说完了,但是毛利人和欧洲移民者并不是如童话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现今纽西兰社会中,很多时候毛利族都和暴力、酗酒、罪案等负面词语画上等号。曾到纽西兰游玩的朋友善意叮嘱我,在毛利人的地区要多注意安全,因为毛利人犯罪率高。我也听过欧裔的纽西兰朋友近乎咬牙切齿地说:“这群人(指毛利人)就是工党用国家税收养着的票仓,不事生产光靠福利政策安全网过活的酗酒鬼!”。2006年,威灵顿基因流行病学家李亚更因发表“毛利人体内带有‘战士’基因者显著较多,所以较易出现暴力与犯罪行为”,结果引起毛利族群强烈反弹。
弱势群体,一如原住民与外劳,总是“污名化”的最佳对象。作为多数者的我们理直气壮地认为他们愚笨、肮脏,素质低落,天性如此。我们选择将问题本质化,而不去理解弱势群体因长期处于非主流的位置,受到制度性的排挤,导致教育程度低、竞争能力低、失业率高,因而衍生出家暴、酗酒、罪案等社会问题。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我们对形形色色的各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可以对自己产生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频频回荡在我脑海里。十五世纪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为了掠夺财富残酷地消灭印第安民族,是人类史上黑暗的一页;就在半个世纪前,德国纳粹曾示范过以“种族净化”之名进行的煽动与屠杀。历史不应该只是一连串没有意义的年份和拗口的名字,我们应该通过了解过去,超越刻板印象的惯性思考,让了解与尊重取代无知与偏见。
Sep 27, 2009
Sep 6, 2009
大家的家
从没见过对陌生人这么热衷的人。我们在北岛北部第一大镇Whangarei的沙发主人Stuart和他的室友Matt都是沙发漫游网站成员,后者还是该网站北岛北部的大使。两人各自答应借宿要求的结果是,到Stuart和Matt的家你可能会见不到两位主人,但是永远会找到陌生人!长期流动着纽西兰背包旅人的他们的家,是个大门永远为陌生人打开的家,是个专门收留背包旅人、流浪者的,大家的家。
由于Whangarei位于奥克兰和北部最北端中间,所以往返两地的旅人总会至少经过此地两次。我们前后在他们家住了四天,巅峰期竟然在同一个晚上收留了十个人!Stuart说,法国的Fanny和Mahalena北上看灯塔和海角前曾在此逗留,说过会再回来;两天前德国的Annika到Paihia去玩风帆,应该差不多南返了;有一对德国的情侣说这一两天会来到…结果,刚好遇上碰巧,大家都在同一天出现,所以两个纽西兰人的家当晚宣布失守,被4个德国人、3个马来西亚人、2个法国人和1个阿根廷人占领。
Stuart是一名银行经理,Matt则经营家族的农场。由于我们刚好是Stuart服务的ASB银行的顾客,所以他总打趣说,招待我们就算是回馈顾客。两人对陌生人的慷慨和信任让人大开眼界。除了交待我们任意使用家中设备如花园、泳池、电脑、音响、书籍、厨房、冰箱、洗衣机、脚踏车…他们家的钥匙竟然长期放在大门旁的电箱上,所以举凡到过他们家的人,只要踮一踮脚就可以轻易拿到大门钥匙,随时进出他们家中。想必两位仁兄一生中暂时未曾因为相信陌生人而遭受任何挫折。
在Stuart家,我们衣食无虞、快乐无忧,不禁作出“我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定论。以下记录其中一天晚餐的实景:
傍晚准备晚餐时…
他:“Would you like a beer?”
我:”sure!”(啤酒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在纽西兰的凉茶)
于是我们就喝着啤酒凑热闹看Stuart准备晚餐。
晚餐时…
他:”help yourself with the salad”
我:”OK”(啤酒已经占据了胃的1/3空间,加上沙律,在餐桌上实在已经没什么作战能力了)
他:”Wine for you?”
我:”Yes, please”
他:”Try some barbecued meat. We have beef, lamb, chicken…”
我:”I’ll have some lamb..” (好丰盛的一餐…但是我开始饱了..)
他:”you like it?”
我:”yeah, it’s nice”(好味道!只是…肚子好撑…)
他:”come, have some more” 伴着说话,Stuart随手又夹了几块肉给我。
我:(点头微笑)(天哪..虽然恭敬不如从命,但是这样从下去,我的命搞不好会丢了..)
好不容易晚餐终于吃完了。
他:”Anybody wants ice-cream?”
听到雪糕,眼睛发亮。装作不知道肚子的抗议,不知死活地要了一杯。Matt自制的花生雪糕真美味!
吃过雪糕..
他:”Can I get you a hot drink?”
我:...(放过我吧..)
某天,我们无意中发现德国人Peter是瑜珈导师。大伙儿起哄要他教我们瑜珈,于是下一分钟一行人就在Stuart的花园里随着Peter的指示,手脚和身体都笨拙地扭成一块,假装很有深度地啜饮着印度文明的精髓,然后再笑作一团。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张沙发同样可以在夜间改装变身成为小床。
Stuart家花园有个泳池。天气太冷,我说什么也不肯下水。
萍水相逢的我们只不过在山顶上哈拉两句,半小时后,两位来自奥克兰的大学生就出现在Stuart家中和我们一起BBQ。
Stuart装钓鱼配备的背包很有宁采臣的感觉。
我们在Stuart的带领下在海边的岩上钓鱼,一个小时光景就钓了八条红鲷鱼(Snapper)。忍不住要炫耀一下,当天最大的那条鱼是第一次钓鱼的在下所钓到的。
Stuart教我们拍照时把鱼凑前,通过与人物比较,制造夸大鱼只体积的效果。但是我要澄清,这条鱼真的是很大啦!
慧祥成绩也不错,但是我们对他这次钓鱼记印象更深刻的是那个有关”don’t touch”的小秘密。
谁知盘中餐,条条皆辛苦(钓鱼要花很大力气啦)。
Maggi mee goreng + Telur mata kerbau-马来西亚另一代表作。
法国朋友煮的红酒牛扒。
在纽西兰的半年内,我三位最要好的朋友中,第一位,是在Stuart家认识的Annika。当时的Annika即将迎接21岁生日,是一个大无畏,活跃好动的德国女生。十个人一起留宿的晚上,客厅里人满为患,小妮子自告奋勇在摄氏15度的屋外睡在自己的小帐篷里。道晚安后他还宣布:“如果明天早上8点我还没有起身,你们任何人都有权力把我扔到泳池里去!”。
我和Annika的性格也许说不上是两极,但总有种“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至少,初次见面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成为出生入死的好朋友。离开Stuart的家后,我们一起hitchhike北上Paiha,原本以为从此只是两条平行线,但其实,我们的下一段路已经悄悄地像被扯散的毛线球一样,纠缠在一起。
由于Whangarei位于奥克兰和北部最北端中间,所以往返两地的旅人总会至少经过此地两次。我们前后在他们家住了四天,巅峰期竟然在同一个晚上收留了十个人!Stuart说,法国的Fanny和Mahalena北上看灯塔和海角前曾在此逗留,说过会再回来;两天前德国的Annika到Paihia去玩风帆,应该差不多南返了;有一对德国的情侣说这一两天会来到…结果,刚好遇上碰巧,大家都在同一天出现,所以两个纽西兰人的家当晚宣布失守,被4个德国人、3个马来西亚人、2个法国人和1个阿根廷人占领。
Stuart是一名银行经理,Matt则经营家族的农场。由于我们刚好是Stuart服务的ASB银行的顾客,所以他总打趣说,招待我们就算是回馈顾客。两人对陌生人的慷慨和信任让人大开眼界。除了交待我们任意使用家中设备如花园、泳池、电脑、音响、书籍、厨房、冰箱、洗衣机、脚踏车…他们家的钥匙竟然长期放在大门旁的电箱上,所以举凡到过他们家的人,只要踮一踮脚就可以轻易拿到大门钥匙,随时进出他们家中。想必两位仁兄一生中暂时未曾因为相信陌生人而遭受任何挫折。
在Stuart家,我们衣食无虞、快乐无忧,不禁作出“我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定论。以下记录其中一天晚餐的实景:
傍晚准备晚餐时…
他:“Would you like a beer?”
我:”sure!”(啤酒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在纽西兰的凉茶)
于是我们就喝着啤酒凑热闹看Stuart准备晚餐。
晚餐时…
他:”help yourself with the salad”
我:”OK”(啤酒已经占据了胃的1/3空间,加上沙律,在餐桌上实在已经没什么作战能力了)
他:”Wine for you?”
我:”Yes, please”
他:”Try some barbecued meat. We have beef, lamb, chicken…”
我:”I’ll have some lamb..” (好丰盛的一餐…但是我开始饱了..)
他:”you like it?”
我:”yeah, it’s nice”(好味道!只是…肚子好撑…)
他:”come, have some more” 伴着说话,Stuart随手又夹了几块肉给我。
我:(点头微笑)(天哪..虽然恭敬不如从命,但是这样从下去,我的命搞不好会丢了..)
好不容易晚餐终于吃完了。
他:”Anybody wants ice-cream?”
听到雪糕,眼睛发亮。装作不知道肚子的抗议,不知死活地要了一杯。Matt自制的花生雪糕真美味!
吃过雪糕..
他:”Can I get you a hot drink?”
我:...(放过我吧..)
某天,我们无意中发现德国人Peter是瑜珈导师。大伙儿起哄要他教我们瑜珈,于是下一分钟一行人就在Stuart的花园里随着Peter的指示,手脚和身体都笨拙地扭成一块,假装很有深度地啜饮着印度文明的精髓,然后再笑作一团。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张沙发同样可以在夜间改装变身成为小床。
Stuart家花园有个泳池。天气太冷,我说什么也不肯下水。
萍水相逢的我们只不过在山顶上哈拉两句,半小时后,两位来自奥克兰的大学生就出现在Stuart家中和我们一起BBQ。
Stuart装钓鱼配备的背包很有宁采臣的感觉。
我们在Stuart的带领下在海边的岩上钓鱼,一个小时光景就钓了八条红鲷鱼(Snapper)。忍不住要炫耀一下,当天最大的那条鱼是第一次钓鱼的在下所钓到的。
Stuart教我们拍照时把鱼凑前,通过与人物比较,制造夸大鱼只体积的效果。但是我要澄清,这条鱼真的是很大啦!
慧祥成绩也不错,但是我们对他这次钓鱼记印象更深刻的是那个有关”don’t touch”的小秘密。
谁知盘中餐,条条皆辛苦(钓鱼要花很大力气啦)。
Maggi mee goreng + Telur mata kerbau-马来西亚另一代表作。
法国朋友煮的红酒牛扒。
在纽西兰的半年内,我三位最要好的朋友中,第一位,是在Stuart家认识的Annika。当时的Annika即将迎接21岁生日,是一个大无畏,活跃好动的德国女生。十个人一起留宿的晚上,客厅里人满为患,小妮子自告奋勇在摄氏15度的屋外睡在自己的小帐篷里。道晚安后他还宣布:“如果明天早上8点我还没有起身,你们任何人都有权力把我扔到泳池里去!”。
我和Annika的性格也许说不上是两极,但总有种“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至少,初次见面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成为出生入死的好朋友。离开Stuart的家后,我们一起hitchhike北上Paiha,原本以为从此只是两条平行线,但其实,我们的下一段路已经悄悄地像被扯散的毛线球一样,纠缠在一起。
Sep 2, 2009
走你自己的路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