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3, 2010

开始•发现•台北

复习一下行前收集的资料:郑成功收复宝岛、《马关条约》割让予日本、台湾光复、戒严、外省人、二二八事件、亚洲四小龙、美丽岛事件、三月学运、政党轮替、蓝绿、统独、百万倒扁、海角七号…随着空服人员宣布飞机降落桃园国际机场,一串串十分“台湾”的关键词即将从纸张上跃出成为眼前的真实。
我非常了解台湾。我完全不了解台湾。认识台湾,就从台北开始。

LOVE or 台北?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东京•巴黎•墨尔本;香港•纽约•布拉格。
这个和那个城市之间,究竟有没有让你闭上眼睛就能想起的特征呢?
一个现代城市所应该俱备的一切,台北都不缺。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服务,争艳斗丽的的广告牌、璀璨张扬的霓虹灯,异军突起的地标台北101…如果要数台北独有的特色,我马上想起的,倒是夜市和机车。

在台北的七天我们入住是喜来登大饭店…对面的台北青年旅舍。旅舍位于捷运站善导寺附近,距离交通中枢台北车站只有一站之遥。只能说麻雀虽小但五脏该有的都不缺,更重要的是收费低廉,适合我们这些旅费预算不多的家伙。抵达台北后的一个感觉是:很多机车和7-11,而第一样“文化冲击”则是:为什么在街上都找不到垃圾桶?之前曾听闻台北市政府“垃圾不落户”的政策,知道定点定时收垃圾的方案,也遇见过播着“少女的祈祷”音乐的垃圾车,就是要花好些时间才能适应离开住处后没有垃圾桶的这个事实。

2010年阳明山花季。


错身而过的樱花盛开季节。


阳明山海芋花季。

在台北的一个星期内拜访了不少与政党、社运、公民社会有关的单位及个人。讽刺的是,我们发现向当地人讲解马来西亚的状况时,最传神也最容易让对方明白的形容用词竟然是:现在的马来西亚就像解严以前的台湾。当然,我们绝对不是特地请假兼自掏腰包到外国去诋毁自己祖国的无聊人等,只是仔细数算:无审讯扣留恶法、政党不轮替、司法不独立、媒体受钳制、…加起来不是戒严还会是什么?只能正面思考地告诉自己:解严以后就可以打开很多空间。这也是我们一致努力的目标和期待的一天。

参观台北市议会,并为质询环节留下深刻印象。


台湾劳工阵线以倡议为工作重点。


立法院外偶遇:和平非暴力抗争运动。


台湾不能没有你-民进党募款运动。

在台湾的这段时间里,重复性最高的关键词首推ECFA。这项经已于七月由中国与马英九政府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我们到访的时候是火热的课题,加上许多反对和要求公投的声音,成为这段旅程印象很深的一个记号。

花了十年建成的捷运打通台北市的任督二脉,创造快捷方便的都市生活。但是,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流的硬体设备,搭配苍白的软体建设,那绝对不会是一座长驻人们记忆的城市。还好,台北有的不只是基建。从中正纪念堂的野百合运动,到凯达格兰大道的红杉军围城;从进步的母姓政策,到人民火大联盟的投废票运动,台湾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台北留下脚印,为这座城市奠下底蕴,为台北留下专属台湾的故事。

传统及文化在这里延续,青春和梦想在这里飞扬;
想法和创意在这里迸发,原则和行动在这里实践。
空气中混杂着自由与喧嚣,城市里充斥着梦想与挫败。

那一场记忆最深处的野百合运动。


台大校园一隅-自由进来,威权走开。

不由自主地跟着城市里的人们加快脚步,偶尔在犹如迷宫的台北车站不小心迷了路。
相机里没有主要景点的剪影,脸部不需要有任何表情,因为我只是个纯粹的旁观者。
捷运站出口,艺术展和马友友演奏会的海报相对望,手风琴街头艺人为这一幕配上背景音乐。虽然城市由来都不是我那杯茶,在陌生城市游走的随性和自在却依然让我自得其乐。

几位台湾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一句话:要了解台湾,就要离开台北。
七天已过,收拾行李告别同行的朋友,我跨步向前,继续探索台湾的另一面。

4 comments:

WAHAHA said...

呵呵,喜欢你写的发现台北。
期待下一篇。

ShiQing said...

谢谢你的喜欢。
你的期待将是我的动力!=)

chaiyi52 said...

我先看到“台北”才看到“Love”...因为你的标题放台北有联想...

ShiQing said...

我先看到“LOVE”。其实正确来说是看到“台V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