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8, 2007

赈灾手记(二)

培才华小是一间位于橡胶园内的微型小学,全校只有区区18位学生。为了维持这所社区学校,董家教努力招生,更资助附近一带的原住民到校上课。当天,全校上下总动员到场欢迎我们的到来,受宠若惊之余,也为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对教育的热忱而感到感动。

感谢这次的百年水灾,意外地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我的家乡。当中,包括好些本来我这一辈子都应该不会去到的地方。把这个造成逾五亿令吉损失的水灾说得如此轻松,这样的讲法也许相当欠扁。但是,认定凡事都有其正负面,并在每个事件上都尝试找出它的积极面,是我一贯的思考方式。

我认为,这次的水患,是以一种激烈的、惨痛的、残忍的方式,迫使我们去正视许多问题,许多藏在地毯下多时的问题:毫无节制的开发、缺乏妥善规划的发展、不合时宜的排水系统、趁水打劫的军人、依肤色救人的援救队...不管它是存在已久,或是由水灾引起,赶在欢庆独立五十周年发生的这一切,可说是给我国一份特别的礼物。

除此之外,水患让我们更清楚我们的媒体水平。老实说,报章头版图文并茂描述阿都拉如何爱民如子,冒险到灾区视察水灾情况的报导,让我很感冒。当各报章在水灾后第一时间,不探究水灾发生原因,监督有关当局有效进行救灾工作;反而集中报道大大小小的救灾行动,体现人间有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的主流媒体离“启迪民智”还有很远。

有位东甲的老师开玩笑说:以后地理老师的那句“马来西亚位于亚州东南部,四季如夏,无任何天灾”经典对白恐怕从此要改写了。

“每个难题,都是个化了妆的祝福,解决了这个难题,你就能得到祝福”
依循我的思考方式,这句话我很有共鸣。水灾是残酷的,回忆是伤痛的,但是如果这场水灾只为柔佛的人民带来伤痛的集体回忆,那么,明显地我们得不到传说中的祝福。这次的水灾不应该只成为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可爱的马来西亚,什么时候、怎样从跟天灾占不上边的乐土,一夜之间变成了泽国。究竟是老天开的玩笑,还是人们自己玩出了火?

虽然偶尔受到学长的嘲笑,谓柔佛州零反对党,前途无“亮”。但,她将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家。衷心希望,以后在介绍我的家乡时,年度大水灾不会成为她的特色之一。

No comments: